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,积极推进“社区立法”工作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,充分发挥法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,近日,四川省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、四川大学民商法学、灾害法学博士生导师王建平教授一行来万开展“社区立法”调研工作。
本次调研针对万源实际,聚焦应急预案机制开展专题讲座,提升基层应急法治意识;召开座谈会共商居住权养老法治化,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新方法;实地走访社区立法实践基地,关注“老有所享”等居民权益保障,为“社区立法”寻找现实支撑和实践参考。
4月27日上午,王建平教授作为“灾害法学”学科的创始人,针对万源地质特点、灾害规律,在万源市综治中心作《地方应急预案的启动与叫应机制》“点餐式”讲座,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,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应急预案启动与叫应机制的理论逻辑和操作要点,全面讲授了防汛、森林防火预案、滑坡等地灾预防、社区应急叫应机制等方面,系统梳理了地方政府在应急管理中的法定职责权限,他指出,地方应急预案的科学制定与有效实施,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屏障,针对万源具体灾害风险类别,提出针对性应急法治建设建议,为提升基层应急管理法治化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4月27日下午,围绕构建“法治化+在地化”双轮驱动的居住权养老模式,破解万源市老龄化与居家养老困境等方面,邀请民政、住建等12个单位,召开了社区治理中居住权养老法治化座谈会。会上,王教授充分收集万源市老年人居家养老现状、老年人房产持有情况、老年人养老居住需求及对居住权养老心理预期等现实情况,进一步掌握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开展的现实阻滞、文化需求、风险因素与法律困境等,并将基于此次座谈会分析整理的数据资料,探索“适万化”社区居住权养老模式的建议方案,有效解决社区适老化改造、沉底住房资源盘活等社区治理问题,最终形成以居住权制度养老的“万源特色”新经验。
4月28日上午,王教授一行又深入社区立法实践基地—秦川社区、庙沟河社区,通过实地走访、问卷调查、面对面访谈等多种方式,开展“社区立法如何更好关注老有所享”调研,全面了解社区老年人的生活状况、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、使用电子设备情况、对家庭医生和上门服务工作的意见等方面,并与社区工作人员沟通交流,详细了解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、老年文化活动场所打造、养老服务资金投入、社区涉老法律服务等内容,认真倾听社区一线工作者,如何思考社区养老服务理念,和对“社区立法”的意见建议,将根据万源市社区治理和社区养老服务好的做法,总结提炼适配“社区立法”理论经验,逐步构建社区治理法治化“万源蓝本”。
下一步,万源市法学会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,按照四川省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的指导与建议,积极配合“社区立法”工作,帮助社区立法实践基地不断完善社区治理体制机制,为“社区立法”事业,贡献更多“万源智慧”。
(邱杨)